校际交流激扬德育智慧,经验共享谱写育人新篇
2025年3月19日,泉州工商旅游学校“点亮人生”名班主任工作室在领衔人林文亮副校长的带领下,奔赴泉州华侨职校开展班主任能力比赛和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等的校际德育工作交流活动。两校的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班主任能力比赛经验、工作室建设及德育平台运用等关键育人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与分享,为提升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水平注入新活力。
活动伊始,林阿乖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参赛 “老将”,坦诚而无私地向我们分享班主任能力比赛的宝贵经验。在组队方面,林老师强调要组建一支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还需具备不同的技能特长,如擅长文案撰写、活动策划、信息技术操作等,如此才能在比赛的各个环节发挥团队最大效能。她回忆起自己参赛时,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从资料收集、方案策划到成果展示,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谈及拍摄视频,林老师指出这是比赛中展现班级风貌与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拍摄前要精心构思脚本,围绕比赛主题突出班级特色活动、学生成长蜕变等亮点。拍摄过程中,要注重捕捉学生真实自然的瞬间,运用不同景别和拍摄手法增强画面表现力。为了拍出高质量视频,林老师团队反复打磨拍摄方案,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进行取景,最终呈现出的视频生动展现了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班级素材积累,林老师分享了自己长期坚持的方法。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她养成了随时记录的习惯,无论是学生的优秀作业、精彩课堂发言,还是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照片、视频,都分类整理保存。这些素材不仅为比赛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更是班级成长的珍贵记录。她建议老师们利用专门的云盘或文档管理工具,方便素材的存储与检索,日积月累,便能构建起一个内容丰富的班级素材库。
林老师强调,对于决赛内容必须提前准备,要对决赛可能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根据以往比赛经验,预判主题班会设计、案例分析、情景答辩等环节的出题方向,提前准备相应资料与应对策略。例如,在主题班会设计上,针对职业教育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职业规划困惑等,提前策划多个主题班会方案,并在班级进行试讲打磨。案例分析则从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典型事件入手,运用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准备多套解决方案,以便在决赛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交流环节,泉州华侨职校的郑敏文主任分享了本校工作室建设的独到经验。郑主任提到,在选拔工作室成员时,他们格外注重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跨界参与,为工作室带来多元视角。培养过程中,除了定期开展班级管理实操培训,还组织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对人才品德素养的新要求,以此反哺学校德育工作。在日常运作上,工作室打造了一套成果转化机制,将成员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优秀班级管理模式、德育活动方案等,迅速推广到全校班级,实现经验共享。
郑主任结合华侨职校的实践,提出可以搭建校际工作室联盟,整合两校乃至更多学校的优质资源,联合开展校际德育课题研究、举办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校际联动,拓宽班主任成长路径,提升工作室影响力。这一创新性提议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索更广阔的工作室发展蓝图。
在德育平台使用交流环节,郑主任详细介绍了华侨职校德育平台的创新功能与应用成效。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社团活动参与度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精准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与潜在问题,为个性化德育指导提供有力支撑。在学生品德行为量化评价体系方面,郑主任强调评价指标要紧密贴合职业教育特点,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纳入考核范畴,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要求,定制专属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在职业成长道路上的综合表现。
同时,郑主任分享了借助平台构建 “家校社” 协同育人网络的经验。通过平台,学校与家长保持高频互动,家长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业进展、德育积分,参与学校组织的线上家长课堂等。学校还与周边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将企业实习评价、社区志愿服务表现纳入学生德育档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在郑主任分享结束后,两校德育团队围绕如何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边界、深化数据挖掘应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力求让德育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此次校际交流活动,为两校班主任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拓展了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专业素养。林文亮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鼓励全体老师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力量。相信未来,两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在职教德育领域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共同书写育人新篇章。